Sunday 24 April 2016

幸福有時:《明天,你依然愛我嗎?》(Demain)



(我覺得這圖好像在給書商打廣告,可是我找不到比這好看的圖片。)


記得我當初設立這個博客的時候,我說了甚麼?我自己也不記得,怎可能會有人記得?好吧,我翻查了以前的文章,發現了這堆文字:「有些人認為閱讀是一樣很私人的活動,不是每個人都想別人知道自己在讀甚麼。可是我是個非常渴望與人分別、討論的讀者。我很想參加讀書會,可是找不到相同喜好的讀書會;也試過自己組織起來,不過身邊也沒有太多像我這般外向的愛書朋友。因此,Project R 也算是一個『個人讀書會』,成員只有我一個。」

結果我有沒有像讀書會般經營這個博客?定期聚會、預訂下次要讀甚麼書、深入討論、打字前先好好思考、或者稍微思考一下?沒有,完全沒有,我還不斷打錯別字也沒有好好檢查,或者稍微檢查一下。這說明了甚麼?我是個大忙人。

對不起,我錯了,請不要關掉網站,請繼續看下來……求求你。

我在網上找了一些讀書會的導讀指南。其實某些書本在編輯的時候,有時候會把作者或編輯針對故事的導讀指南編進書裡去,幫助讀者思考,因為完成一本書,除了作者的筆墨外,還要靠讀者與書之間形成了一個怎樣的關係。如果讀書的人沒有與書建立關係,那麼作者的心血並不真的流進讀者的心坎裡,他/她的書並不完整。我究竟想說甚麼?就是我今次讀的這本書《明天,你依然愛我嗎?》(Demain)中並沒有導讀指南,所以我要到網絡上去找。以下,我會跟着一般的導讀指南的問題去回答。

但請容許我先說一件事,《明天,你依然愛我嗎?》是個爛透了的譯名,其實 Demain 的意思只是「明天」。你依然我愛嗎?有必要嗎?

What do you know about the author? 你對這位作者有多熟悉?

Guillaume Musso 是個法國人,他是法國知名的暢銷作家。法國人說他是治療系的小說作家,但我反而喜歡他寫的懸疑劇情,大膽有趣,而且通常都會出現一個毒舌的角色。他少年時在紐約居住過,而且十分喜歡紐約,所以他的故事多以紐約為背景。我第一次接觸他的書是《紙女孩》(La fille de papier),非常好看,所以我對他的書有一定程度的信心。

What is the book about?這本書是關於甚麼?

在哈佛大學任職的 Matthew 因為喪妻而鬱鬱寡歡,在機緣巧合之下,他買了一台二手電腦,在網上認識了住紐約的侍酒師 Emma 。他們的電郵魚雁往返,很快地美麗的 Emma 就讓 Matthew 對她產生了好感,鼓起勇氣相約她在一家紐約好友開的小餐館共進晚餐。二人滿心歡喜去到餐廳,被帶到相同的預訂席,卻看不見對方。

猜猜為甚麼?

你猜對了,時空交錯。來到這裡其實有點兒悶,因為讀者可能老早就猜到,主角們卻要經過數章才弄過明白。Matthew 身處的是 2011 年,Emma 卻生活在 2010 年。 Matthew 意識到他可以利用 Emma 幫他挽救妻子的生命,阻止意外的發生。Emma 縱有所猶豫,也決定幫助他,只是她發現 Matthew 的妻子 Kate 並不是一個普通的心臟科醫生,她完美的形象背後,蘊藏着一個巨大的陰謀。

What style is it written in?作者用了怎麼樣的寫作風格?

大部份是由 Emma 的角度出發,因為她是整個故事的關鍵人物。但《紙女孩》一樣,故事發展到哪個時候,不同的人物角色也會跑出來,有時候 Kate 會跑出來,有時候 Matthew 的室友 April 會插進來客串一下。老實說,我並不太買這種風格的脹。當我已經投入了這個角色,我比較喜歡一直使用這個角度去看故事,因為我已經習慣了他/她的語調。然而,運用得恰宜的POV是能夠豐富讀者的視野,我時常誇張 Jodi Picoult 用的POV,她用POV來突出每個角色,令她書中的每道說故事的聲音都有力鮮明,因為她會用很多功夫來堆砌這些聲音。而Guillaume Musso 的 POV 總是突然殺出來,又突然退出消失,感覺唐突。

What did you like and dislike?你喜歡書中的甚麼?你不喜歡書中的甚麼?

跟《紙女孩》一樣,整部書可分為兩部份,上半部是情深哲學家如何與甜美的紐約女孩重投情海的愛情故事,下半部則變成了如何扭轉命運和追查驚天秘密的你追我趕大冒險。愛情故事那部份不是我最享受的部份,還好章節着墨不算多。下半部才是引起我追讀的部份,作者對於製造這種引人入勝的張力真的有一套辦法,愈往後讀,愈精彩刺激。

大部份時間我是喜歡 Emma 的敍述,她的語調很活潑可愛,很配合作者給她塑造的性格,特別是在天才電腦小子加入她的偵察任務之後,她跟小子的對話非常「人性化」。電腦小子幫她偽造警官證件,駭進星級髮型沙龍的網站幫她預約,過濾偷偷錄音中的雜音,但只要 Emma 一對着他,就好像燥狂症病發一樣,非常火大。以下節錄了一段 Emma 在日式餐廳請客時她跟小子的對話內容:

他吃芒果吃得狼吞虎嚥,差點把自己噎到。艾瑪忍不住發火:
「靠,你到底在怕甚麼?怕有人來跟你搶食物?坐好啦,又不是六歲的小鬼了!」
他惱怒地聳聳肩。
「我要去廁所。」他從凳子站起來。
「你儘管去啦,可以再說大聲一點,讓全部的人都聽到呀。要不是順便把消息貼在臉書上,昭告你所有的朋友呀?」
「我沒有朋友啦。」他回嗆,並低着頭離去。
「好可憐喔,害我都想哭了。我去飯店的酒吧等你。我需要先喝個兩、三杯調酒,才有力氣繼續忍受你。」

偏偏就是這種願打願捱的相處方法,小子對 Emma 忠心不二,赴湯渡火也敢去。

Compare with? 相似類型題材的比較?

《跳越時空的情書》(The Lake House)。數年前的電影,差不多同樣的佈局,如果建築師不是遇上車禍在女醫生手上失救,女醫生就不會去以前住的湖邊小屋散步,不會在信箱發現兩年前的建築師的信,二人不會通信起來,建築師不會愛上她、為了見她而遇上意外。最後建築師收到了女醫生的訊息,他耐心等待。可是他收到了她的警告之後,他沒有死,女醫生又是怎麼會回到湖邊小屋呢?

如果 Emma 不是在一年後自殺了,Matthew 就不會在清倉拍賣得到她的二手筆電,二人不會連上關係,Matthew 不會叫 Emma 幫他,她不會揭發 Kate 的陰謀。到底 Kate 和 Emma 會不會難逃死神的計劃?如果 Emma 不死,她又可以保證 Matthew 將來會得到她的筆電嗎?在這方面,作者的描寫比《跳越時空的情書》做得好,起碼他有交待,哪怕是輕輕解釋也總比沒有的好。

就結局來說,我喜歡《明天》比《紙女孩》要多,因為《明天》用整個故事帶我走進一個奇情有趣的世界裡,而他把《紙女孩》包裝的浪漫奇幻無比,最後卻告訴我一切都是假,我覺得我簡直是一場大騙局的受害者,我受的傷害和打擊比故事中的男主角來得還要痛……



人願意為愛付出多大的代價?
很大。
非常大。
但總有個界線,是很少人願意逾越的。
凱特逾越了。
——《明天,你依然愛我嗎?》(Demain)























2 comments:

  1. 後來我再看了這作者的<天使的呼喚>,是有點像這本,但查案更多,也更緊湊。

    ReplyDelete
    Replies
    1. 真的嗎?那麼我一定要去看看!謝謝你:)

      Delet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