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aturday 22 December 2018

看不見的曙光:《呼喚奇蹟的光》 (All The Light We Cannot See)


我在2016年決定要讀這本《呼喚奇蹟的光》  (All The Light We Cannot See),當時我剛看了一齣叫《The Lights Between Oceans》的電影,我在網上搜尋它的原著資料時,發現了另一本叫《All The Light We Cannot See》的書,它充滿詩意的名字引起了我的興趣,加上當年我迷上了世界大戰的小說,又再加上它贏了2016年的「普立茲小說獎」。我是唸新聞出身的,「普立茲獎」對我來說就像奧斯卡一樣,可是我一本普立茲的得獎作品都未讀過,虛榮心作祟的我當時很想看。不過後來拖了又拖,拖到翻譯出版了,終於讓我在附近的圖書館借到了。

書很厚,隨住年紀的增長,我的耐性被磨滅了不少,讀厚書已經不再是輕而易舉的事,這本507頁的書,我大概用了六個星期才讀完。

故事是作者Anthony Doerr 用上十年寫成的,簡單來說就是一個盲眼法國女孩和一個天才德國孤兒,加上一顆無比珍貴的鑽石、以第二次世界大戰為大舞台的故事。故事分為兩條時間線,分別是戰爭前的法國及德國、戰爭後期一個法國沿海城鎮遭到轟炸。前期,一個叫Marie-Laure的六歲女孩跟爸爸住在巴黎,當時歐洲正在蘊釀戰爭,但爸爸像大部份法國人一樣的自欺欺人,女孩很快就因病失明,但她依然跟於博物館內當鎖匠的爸爸在巴黎生活。直到巴黎淪陷,爸爸帶住她跟一個秘密逃到了沿海城鎮投靠富有的叔公。這個秘密就是一顆鑽石,它曾經被收藏在博物館之內,可是並沒有公開展覽過,沒有人知道它是否真正存在,而鑽石背後的美麗傳說更為它添上一層神祕感。相傳它能夠確保擁有者的安全,但身邊的人卻無一倖免。德軍進城,館長打造了三件鷹品,連同真品託付給不同的人帶住出逃(包括鎖匠),但沒有人知道自己手上的是否真品。

歐洲的另一端,在德國礦區的孤兒院內,住了一個叫Werner的小男孩和他的妹妹,兩戰期間德國經濟處於谷底,孤兒院內的小朋友過住吃不飽的生活,男孩時常帶着妹妹到處拾荒,他撿到了一部壞的收音機,經過一番研究後,Werner發現了自己在電子方面的天份,他修好了收音機,他童年最幸福的時刻就是每晚跟妹妹在閣樓偷聽從法國傳來的廣播,那個法國的科普節目能夠教兄妹暫時忘記悲傷的現實。進入青少年時期,為了擺脫重蹈父親死於磺難的命運,他努力考進了納粹軍校,夢想一天成為偉大的科學家報效國家。很快他就發現生活沒有那麼簡單,他專注要做個好學生,教官的說話,他努力地認同,儘管他明知道不對勁,他沒有站出來為好朋友說話,他讓好朋友為堅持自身的價值觀而賠上了一生,他為此自責,然而他也明瞭到若不隨波續流,大海中的小砂子也根本沒辦法在逆流而上。未幾,像千萬個德國青年一樣,他被派到戰場上……

故事就是這樣,用優美的文句梅花間竹地為我們勾勒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大背景。另位主角幾乎毫無交雜,但兩個孩子的掙扎卻叫人讀得咬牙切齒,很難不去愛上他們,基本上每翻一頁,你都想尖叫着懇求上天讓他們快點相遇。可是他們只在故事的最後才碰上。書中以盲女作為主角無疑是個有趣的決定,我們跟住Marie-Laure出發,她帶讀者經歷的並沒有「所見」,只有「所聞」,她看不見的光明,我們一樣看不見,只靠她的耳朵、鼻子、手指和好奇心去探索未知的世界。

看到最後,我要拿掉眼鏡,伸手去拭擦因為充滿淚水而模糊了視線的眼眶。戰爭就是如此的殘酷,人性的自私總是徹底得不留餘地。結局沒有交待鑽石的最後去向,但那是一個最好的結局,Marie-Laure和Werner象徵着人性中的善良和光明,在戰爭中,我們少有能看見曙光,但在更多的時候,我們的私心讓我們忽視、不去正視了別人對光明的堅持。誠如Werner小妹曾經對他講的一句說話:「只因大家都這樣做,所以你就照着做,這樣對嗎?」,又或者像教官這樣說:「科學家的研究取決於兩個因素:他的個人興趣,以及他那個時代的福祉。」在戰爭的世代,沒有人能夠真正掌握自己的命運。



















我失去視力時,韋納,大家說我很勇敢。
我爸爸離開時,大家說我很勇敢。
但那不是勇敢,我沒有選擇。我起床,繼續過我的日子。你不也是如此嗎?
When I lost my sight, Werner, people said I was brave. 
When my father left, people said I was brave. 
But it is not bravery; I have no choice. 
I wake up and live my life. 
Don't you do the same?

─ ─《呼喚奇蹟的光》( All The Light We Cannot See)









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